阅读(3140) (0)

快应用 生命周期

2018-03-23 17:51:31 更新

了解页面的生命周期与状态,APP的生命周期

通过本节,你将学会:

教程文档对应的项目代码文件:src/Lifecycle目录,src/app.ux文件

生命周期图


页面的生命周期

由于页面通过ViewModel渲染,那么页面的生命周期指的也就是ViewModel的生命周期,包括常见的:onInit, onReady, onShow在页面创建时触发调用

onInit()

表示ViewModel的数据已经准备好,可以开始使用页面中的数据,如下所示:

private: {

  // 生命周期的文本列表

  lcList: []

},

onInit () {

  this.$page.setTitleBar({ text: '生命周期' })

  this.lcList.push('onInit')

  console.info(`触发:onInit`)

  console.info(`执行:获取ViewModel的lcList属性:${this.lcList}`)   // 执行:获取ViewModel的lcList属性:onInit

  // $app信息

  console.info(`获取:manifest.json的config.data的数据:${this.$app.$data.name}`)

  console.info(`获取:APP文件中的数据:${this.$app.$def.data1.name}`)

  console.info(`执行:APP文件中的方法`, this.$app.$def.method1())

}

onReady()

表示ViewModel的模板已经编译完成,可以开始获取 DOM 节点(如:this.$element(idxxx)),如下所示:

onReady () {
  this.lcList.push('onReady')

  console.info(`触发:onReady`)
  console.info(`执行:获取模板节点:${this.$rootElement()}`)   // 执行:获取模板节点:<div attr={} style={"flexDirection":"column"}>...</div>
}

onShow(), onHide()

APP中可以同时运行多个页面,但是每次只能显示其中一个页面;这点不同与纯前端开发,浏览器页面中每次只能有一个页面,当前页签打开另一个页面,上个页面就销毁了;不过和SPA开发倒有点相似,切换页面但浏览器全局Context是共享的

所以页面的切换,就产生了新的事件:页面被切换隐藏时调用 onHide(),页面被切换重新显示时调用onShow()

判断页面的显示状态,可以调用ViewModel$visible属性:true表示显示,false表示隐藏,示例如下:

onShow () {
  this.lcList.push('onShow')

  console.info(`触发:onShow`)
  console.info(`执行:获取页面显示状态属性:${this.$visible}`)  // true
}
onHide () {
  this.lcList.push('onHide')

  console.info(`触发:onHide`)
  console.info(`执行:获取页面显示状态属性:${this.$visible}`)  // false
}

onDestroy()

页面被销毁时调用,被销毁的可能原因有:用户从当前页面返回到上一页,或者用户打开了太多的页面,框架自动销毁掉部分页面,避免占用资源

所以,页面销毁时应该做一些释放资源的操作,如:取消接口订阅监听geolocation.susubscribe()

判断页面是否处于被销毁状态,可以调用Viewmodel$valid属性:true表示存在,false表示销毁,示例如下:

onDestroy () {
  console.info(`触发:onDestroy`)
  console.info(`执行:页面要被销毁,销毁状态:${this.$valid},应该做取消接口订阅监听的操作: geolocation.unsubscribe()`)    // true,即将销毁
  setTimeout(function () {
    console.info(`执行:页面已被销毁,不会执行`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页面已销毁,不会执行
  }.bind(this), 0)
}

提示:

  1. onDestroy()中判断$valid没有意义,因为页面即将被销毁;如果在本页面之外持有该Viewmodel的引用则可以通过$valid判断页面状态
  2. setTimeout之类的异步操作绑定在了当前页面上,因此当页面销毁之后异步调用不会执行

onBackPress()

当用户点击返回实体按键左上角返回菜单调用返回API时触发该事件

如果事件响应方法最后返回true表示不返回,自己处理业务逻辑(完毕后开发者自行调用API返回);否则:不返回数据,或者返回其它数据:表示遵循系统逻辑:返回到上一页,示例如下:

onBackPress () {
  console.info(`触发:onBackPress`)
  // true:表示自己处理;否则默认返回上一页
  // return true
}

    onMenuPress()

    menu_compare

    在 1070 以前的版本,当同时满足当前页面的manifest.json中的menu值为 true 与titleBar值为 true 时,此时屏幕顶部的标题栏会显示右侧的菜单按钮,点击此按钮会触发onMenuPress回调

    1070 版本开始,快应用推出了新的menuBar胶囊按钮的交互形式,取代了之前标题栏右侧菜单按钮的按钮交互。当manifest.json中的menu值为 true 时,点击menuBar的左侧按钮,也会触发onMenuPress回调,详见menuBar 文档

    注意: 若onMenuPress回调在当前页面被实现了,且符合上述触发onMenuPress回调的条件,点击menumenubar系统弹窗逻辑就会被拦截不触发,示例如下:

    // 只要实现了此回调,就会拦截当前页面的menu或menubar的系统弹窗逻辑

    onMenuPress(){

      prompt.showToast({

        message: `我拦截了menu点击`

      })

    }

    onRefresh()

    监听页面重新打开。详细说明请参考文档

    1.当页面在 manifest 中 launchMode1050+ 标识为 'singleTask' 时,仅会存在一个目标页面实例,用户多次打开目标页面时触发此函数。

    2.打开目标页面时在 push 参数中携带 flag 'clearTask',且页面实例已经存在时触发。该回调中参数为重新打开该页面时携带的参数。详见页面启动模式

    示例如下:

    onRefresh() {
      console.log('page refreshed!!!')
    }

    onConfigurationChanged(event)

    监听应用配置发生变化。当应用配置发生变化时触发,如系统语言或主题模式改变,详细说明请参考文档

    onConfigurationChanged(evt) {
      console.log(`触发生命周期onConfigurationChanged, 配置类型:${evt.type}`)
    }

    页面的状态

    如上所述,APP中允许多个页面同时存在并运行,但当前仅显示其中一个,因此每个页面就会处于多个状态的一个状态

    1. 显示:该页面就是当前APP正在显示的页面,用$visible判断
    2. 隐藏:该页面上打开新页面后,该页面被隐藏,用$visible判断
    3. 销毁:该页面因某原因销毁后,就不会再执行里面的代码,用$valid判断

    关于接口调用与页面的生命周期与状态,详见文档script 脚本

    APP的生命周期

    当前为 APP 的生命周期提供了七个回调函数:onCreate()、onRequest()、onShow()、onHide()、onDestroy()、onError()、onPageNotFound() ,可在app.ux中定义回调函数, 详情及参数,示例如下:

    export default {

      onCreate() {

        console.info('Application onCreate')

      },

      onRequest() {

        console.info('Application onRequest')

      },

      onShow() {

        console.info('Application onShow')

      },

      onHide() {

        console.info('Application onHide')

      },

      onDestroy() {

        console.info('Application onDestroy')

      },

      onError() {

        console.log('Application onError')

      },

      onPageNotFound(params) {

        const { uri = '' } = params

        console.error('error uri', uri)

      },

      // 暴露给所有页面,在页面中通过:this.$app.$def.method1()访问

      method1() {

        console.info('这是APP的方法')

      },

      // 暴露给所有页面,在页面中通过:this.$app.$def.data1访问

      data1: {

        name: '这是APP存的数据'

      }

    }

    app.ux中,开发者可以做一些独立于页面的操作。比如:引入公共的JS资源,然后暴露给所有页面

    app.ux中,通过this访问app.ux中定义的数据和方法,示例如下:

    console.info(`获取:APP文件中的数据:${this.$def.data1.name}`)
    console.info(`执行:APP文件中的方法`, this.$def.method1())
    console.info(`获取:manifest.json的应用名称:${this.$def.manifest.name}`)
    console.info(`获取:manifest.json的config.data的数据:${this.$data.name}`)

    pageName.ux中,通过this.$app访问app.ux中定义的数据和方法,示例如下:

    console.info(`获取:APP文件中的数据:${this.$app.$def.data1.name}`)
    console.info(`执行:APP文件中的方法`, this.$app.$def.method1())
    console.info(`获取:manifest.json的应用名称:${this.$app.$def.manifest.name}`)
    console.info(`获取:manifest.json的config.data的数据:${this.$app.$data.name}`)

    关于$app与$app.$def

    $app与$app.$def(后面简称$def)是两个不同的对象;

    前者代表框架为开发者暴露提供的APP对象;后者代表开发者在app.ux中导出的对象,放置业务相关的全局数据和方法;

    初学开发者可以跳过该块学习,待后期深入了解;

    前者对象拥有onCreate, onDestroy生命周期;当应用启动时会执行onCreate方法,里面执行this.variable1的赋值是在$app对象上;

    后者对象中的onCreate, onDestroy方法并不会执行,作用仅仅只是把方法复制到前者对象上而已;

    这些全局方法在页面中:既可以通过this.$app.method1()调用,也可以通过this.$app.$def.method1()调用;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可以取到之前赋值的variable1变量,而后者不可以取到(因为之前的赋值是在$app对象上执行的);

    总结

    理解页面与APP的生命周期,有助于更好的组织页面的业务逻辑,方便页面之间的交互与资源释放等的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