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(3657) (13)

微信小程序API 用户数据的签名验证和加解密

2016-09-26 11:19:17 更新

用户数据的签名验证和加解密


数据签名校验

为了确保 开放接口 返回用户数据的安全性,微信会对明文数据进行签名。开发者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对数据包进行签名校验,确保数据的完整性。

  1. 签名校验算法涉及用户的session_key,通过 wx.login 登录流程获取用户session_key,并自行维护与应用自身登录态的对应关系。
  2. 通过调用接口(如 wx.getUserInfo)获取数据时,接口会同时返回 rawData、signature,其中 signature = sha1( rawData + session_key )
  3. 开发者将 signature、rawData 发送到开发者服务器进行校验。服务器利用用户对应的 session_key 使用相同的算法计算出签名 signature2 ,比对 signature 与 signature2 即可校验数据的完整性。

如wx.getUserInfo的数据校验:

接口返回的rawData:

{
  "nickName": "Band",
  "gender": 1,
  "language": "zh_CN",
  "city": "Guangzhou",
  "province": "Guangdong",
  "country": "CN",
  "avatarUrl": "http://wx.qlogo.cn/mmopen/vi_32/1vZvI39NWFQ9XM4LtQpFrQJ1xlgZxx3w7bQxKARol6503Iuswjjn6nIGBiaycAjAtpujxyzYsrztuuICqIM5ibXQ/0"
}

用户的 session-key:

HyVFkGl5F5OQWJZZaNzBBg==

所以,用于签名的字符串为:

{"nickName":"Band","gender":1,"language":"zh_CN","city":"Guangzhou","province":"Guangdong","country":"CN","avatarUrl":"http://wx.qlogo.cn/mmopen/vi_32/1vZvI39NWFQ9XM4LtQpFrQJ1xlgZxx3w7bQxKARol6503Iuswjjn6nIGBiaycAjAtpujxyzYsrztuuICqIM5ibXQ/0"}HyVFkGl5F5OQWJZZaNzBBg==

使用sha1得到的结果为

75e81ceda165f4ffa64f4068af58c64b8f54b88c

加密数据解密算法

接口如果涉及敏感数据(如wx.getUserInfo当中的 openId 和unionId ),接口的明文内容将不包含这些敏感数据。开发者如需要获取敏感数据,需要对接口返回的加密数据( encryptedData )进行对称解密。解密算法如下:

  1. 对称解密使用的算法为 AES-128-CBC,数据采用PKCS#7填充。
  2. 对称解密的目标密文为 Base64_Decode(encryptedData),
  3. 对称解密秘钥 aeskey = Base64_Decode(session_key), aeskey 是16字节
  4. 对称解密算法初始向量 iv 会在数据接口中返回。

微信官方提供了多种编程语言的示例代码(点击下载)。每种语言类型的接口名字均一致。调用方式可以参照示例。

另外,为了应用能校验数据的有效性,我们会在敏感数据加上数据水印( watermark )

watermark参数说明:

参数类型说明
watermarkOBJECT数据水印
appidString敏感数据归属appid,开发者可校验此参数与自身appid是否一致
timestampDateInt敏感数据获取的时间戳, 开发者可以用于数据时效性校验

如接口wx.getUserInfo敏感数据当中的watermark:

{
    "openId": "OPENID",
    "nickName": "NICKNAME",
    "gender": GENDER,
    "city": "CITY",
    "province": "PROVINCE",
    "country": "COUNTRY",
    "avatarUrl": "AVATARURL",
    "unionId": "UNIONID",
    "watermark":
    {
        "appid":"APPID",
        "timestamp":TIMESTAMP
    }
}

注:此前提供的加密数据(encryptData)以及对应的加密算法将被弃用,请开发者不要再依赖旧逻辑。